![]() 作者:陈祥军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生态环境与本土知识 出版年: 2017-9-1 页数: 311 定价: CNY 8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民族与社会丛书 ISBN: 9787520110136 内容简介 · · · · · ·本书是作者在阿尔泰山区富蕴县境内,长达4年多田野调查基础上完成的民族志报告。全书立足于阿尔泰山哈萨克游牧社会,以草原生态变迁为背景,围绕着“游牧民、草原、牲畜”系统性地研究了“游牧知识”,主要探讨了这套“本土知识”体系在生成、发展与变化过程中与草原生态的互动关系。 长期以来许多人对游牧民的认识还停留在“逐水草而居”的一种印象中,认为游牧民总是在“漫无边际”地寻找草场和水源。事实上,千百年来游牧并非“自由散漫”,也并非无规律可循,而是有一套精密、广博的本土认知体系,即游牧知识体系。这套本土知识体系在全球化背景下已然面临诸多困境,对游牧社会和草原生态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者认为,游牧是哈萨克人适应草原环境最有效的生计方式,也是游牧知识产生的源泉;这套本土知识体系是游牧民、草原和牲畜之间互动后形成的一套动态平衡调节机制,对于维持游牧民及其文化传统与草原生态... 作者简介 · · · · · ·陈祥军,本科(2000)、硕士(2007)、博士(2010)分别就读于新疆师范大学外语系、新疆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民族学专业、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人类学专业。现就职于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环境人类学、牧区社会及影视人类学,专著《回归荒野:准噶尔盆地野马的生态人类学研究》,主编《草原生态与人文价值:中国牧区人类学研究三十年》和《杨廷瑞“游牧论”文集》;并先后在《开放时代》《中南民族大学学报》《新疆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目录 · · · · · ·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为何研究游牧的哈萨克 第二节 游牧与生态:知识与发展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第四节 走进草原:田野与方法 第二章 游牧环境与部落历史 · · · · · ·()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为何研究游牧的哈萨克 第二节 游牧与生态:知识与发展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第四节 走进草原:田野与方法 第二章 游牧环境与部落历史 第一节 多样性的地貌与草原 第二节 游牧民部落历史演变 第三节 当前牧区的社会生态 小 结 第三章 游牧生态-环境知识 第一节 动植物知识 第二节 气象物候知识 第三节 生态观与环境行为 小 结 第四章 季节放牧与草原利用 第一节 放牧畜群 第二节 季节放牧 第三节 草原利用 小 结 第五章 游牧的传统组织管理 第一节 组织管理 第二节 四季转场 小 结 第六章 游牧知识的传承机制 第一节 传承载体:游牧社会组织 第二节 传承核心:阿吾勒 第三节 传承方式:老人权威 小 结 第七章 游牧知识体系的瓦解 第一节 传承机制的瓦解 第二节 传统管理的质变 第三节 放牧畜群与草原利用的变化 第四节 游牧生态观与环境行为的变化 小 结 第八章 游牧知识、现代化与草原生态 第一节 现代化进程中草原生态的失衡 第二节 生态失衡源于牲畜超载和气候变化吗? 第三节 脱离草原和牧区社会的发展逻辑 小 结 第九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主要报道人信息 附录二 哈萨克社会反映“人、草、畜”关系的谚语 后 记 · · · · · · () |
买来学习
好评!有一本神奇的新书!
好好好好好
都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