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能力与语言学理论txt,chm,pdf,epub,mobi下载 作者:石毓智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出版年: 2008 页数: 234 定价: 22.00元 ISBN: 9787807305231
内容简介 · · · · · ·本书是作者对其过去研究的理论化总结,书中主要探讨语言本质属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语言能力合成说,认为人类的认知是一个层级体系,语言能力是更基本的能力协同合作的结果。本书还分析了语言表达的创新机制,语法结构的合成性,语法标记和形式之间的联系方式,语言假设的证据,语法规律的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等等。此外,还附录了三篇关于当代语言学理论的商榷性文章。凡对当代语言学感兴趣的读者,都会从本书中发现他们感兴趣的现象和话题。 --- 前言 1 语言能力合成说的认知心理学证据 1.1 引言 1.2 构成语言能力的基本认知能力 1.3 各种认知能力的相互关系及其对语言学的启发.. 1.4 结语 2 语言表达的创新机制 2.1 引言 2.2 生成语法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面临的挑战 2.3 语言符号的非离散性 2.4 语法结构的非递归性 2.5 语法结构的现实理据与约...
本书是作者对其过去研究的理论化总结,书中主要探讨语言本质属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语言能力合成说,认为人类的认知是一个层级体系,语言能力是更基本的能力协同合作的结果。本书还分析了语言表达的创新机制,语法结构的合成性,语法标记和形式之间的联系方式,语言假设的证据,语法规律的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等等。此外,还附录了三篇关于当代语言学理论的商榷性文章。凡对当代语言学感兴趣的读者,都会从本书中发现他们感兴趣的现象和话题。 --- 前言 1 语言能力合成说的认知心理学证据 1.1 引言 1.2 构成语言能力的基本认知能力 1.3 各种认知能力的相互关系及其对语言学的启发.. 1.4 结语 2 语言表达的创新机制 2.1 引言 2.2 生成语法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面临的挑战 2.3 语言符号的非离散性 2.4 语法结构的非递归性 2.5 语法结构的现实理据与约定俗成性 2.6 对共时应用和历史发展的违背 2.7 语法结构的有限与具体表达的无限 2.8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创新观 2.9 结语 3 语法结构的合成性质 3.1 引言 3.2 两种关于语法形成机制的假说 3.3 来自儿童语言习得的启示 3.4 从语法的历时属性看 3.5 从语法的共时属性看 3.6 结语 4 语言学假设中的证据问题 4.1 引言 4.2 生成语言学派所提假设中的问题 4.3 “糅合”假设的问题 4.4 “王冕死了父亲”之类用法产生的动因 4.5 类推的条件 4.6 结语 5 语言规律的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 5.1 引言 5.2 科学概念和规律形态 5.3 语言规律的四种形态 5.4 规律的类型与语言学流派 5.5 结语 6 语法结构之问的功能交叉 6.1 引言 6.2 语法标记之间的功能交叉 6.3 语法功能交叉的原因及其理论蕴含 6.4 结语 7 构式语法理论的进步与局限 7.1 引言 7.2 构式语法创立的历史背景 7.3 构式语法的进步 7.4 构式语法的局限性 7.5 结语 8 结构与意义的匹配类型 8.1 引言 8.2 结构与意义的匹配类型 8.3 相关的理论问题 8.4 结语 9 语法结构的意义与功能 9.1 引言 9.2 构式语法理论的问题 9.3 语法结构的功能差别 9.4 结构的功能差别及其理论意义 9.5 结语 附录一:质疑乔姆斯基语言学的科学性 附录二:自然科学方法与语言学理论建设 附录三:生成语言学研究实践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 · · · · ·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终身教职,并任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潇湘学者”特聘教授,兼任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语言教学全国文科基地”客座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客座教授及该校“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全国文科基地”兼职研究员、重庆大学客座教授、东南大学兼职教授。 从1992年起,先后在台湾学生书局、美国/荷兰的“约翰·本杰明出版公司”、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等共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10部,并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30余种语言学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主要研究兴趣为认知功能语言学、语法化理论和语言类型学。研究的范围包括现代汉语、英汉对比、汉语发展史、汉语方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
不一样的观点
引发思考
很接中国地气
再造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