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羅素.修托(Russell Shorto) 出版社: 八旗文化 副标题: 一座自由之城的古往今來 译者:吳緯疆 出版年: 2017-2-24 定价: NTD 420 装帧: 平装 ISBN: 9789869423120 内容简介 · · · · · ·阿姆斯特丹,一座同時融合瘋狂激進與傳統沉著的古老城市, 它接納各種膚色、性向、包容各種思想、信仰。 然而,這座城市如何成為歐洲、甚至是世界歷史上獨一無二的「自由之都」? 本書談一座城市,同時也談「自由主義」思想。從一座十三世紀建於水壩濕地上的小漁村,變成全球頂尖城市,阿姆斯特丹的崛起過程正等於自由主義的發展縮影。與海爭地的獨特地理環境,讓這裡發展出有別於歐洲傳統采邑制度的社會和信仰自由,這個差異最終也導致世界歷史產生劇烈變動。 這座城市接納來自歐洲各地的經濟或宗教難民,包容各種思想信仰。世俗權力在此取代教會權力,官方的包容政策醞釀出知識及信仰自由氛圍,吸引歐洲各地的思想家前來,開創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出版中心。聯合東印度公司的貿易商船迎風遠航,帶動阿姆斯特丹商業的蓬勃發展,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市場在此成立,第一個真正的現代自由貿易文化等原則也繼而成形。... 作者简介 · · · · · ·羅素・修托Russell Shorto 羅素‧修托 為《紐約時報雜誌》(New York Times Magazine)特約作家。二○○八至二○一三年間曾擔任阿姆斯特丹約翰‧亞當斯學院(John Adams Institude)院長。著有《笛卡爾的骨頭》(Descartes’s Bones)以及《世界中心的島嶼》(The Island at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譯者簡介 吳緯疆 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自由譯者。譯有《旅行的異義》、《不安的山谷》、《里約熱內盧》、《烽火巴黎眾生相》、《成為黃種人》、《美國世紀締造者》等書。 目录 · · · · · ·第一部第一章・單車之旅 自由主義在歷史上包含了對個人自由與個人權利的支持。自由主義的根源又與阿姆斯特丹的根源關係密切。自由主義是一個抽象概念,但根源卻能在真實的地方找到,也就是我所生活的城市。穿梭於阿姆斯特丹,往昔會以各種方式讓你留下深刻印象。灰濛濛的天氣裡,海鷗在中世紀運河上斜飛時,可能帶給人難以言喻的憂鬱感傷。爬上西印度公司昔日倉庫的閣樓,一種神祕的愉悅感油然而生,表面黏糊的老橫梁依然散發出淡淡菸草香;這個地方在四個世紀前塞滿了菸草葉。這股香氣不禁令人想起塑造出今日世界的那些開發行動與不可思議的探險之旅。 第二章・水的問題 由於這裡不少土地都是從大海或沼澤開墾而來,古時教會和貴族無法宣稱擁有土地所有權。荷蘭有句俗諺:「上帝創造世界,但荷蘭人創造荷蘭」。居民合組水利委員會,負責讓海埔新生地、水壩、堤防及水磨坊順利運作,防止水患。這些委員會至今對文化仍具有龐大的影響力,尤其影響了荷蘭特色中個人主義與社群主義的奇特結合。 第三章・轉變 · · · · · ·() 第一部 第一章・單車之旅 自由主義在歷史上包含了對個人自由與個人權利的支持。自由主義的根源又與阿姆斯特丹的根源關係密切。自由主義是一個抽象概念,但根源卻能在真實的地方找到,也就是我所生活的城市。穿梭於阿姆斯特丹,往昔會以各種方式讓你留下深刻印象。灰濛濛的天氣裡,海鷗在中世紀運河上斜飛時,可能帶給人難以言喻的憂鬱感傷。爬上西印度公司昔日倉庫的閣樓,一種神祕的愉悅感油然而生,表面黏糊的老橫梁依然散發出淡淡菸草香;這個地方在四個世紀前塞滿了菸草葉。這股香氣不禁令人想起塑造出今日世界的那些開發行動與不可思議的探險之旅。 第二章・水的問題 由於這裡不少土地都是從大海或沼澤開墾而來,古時教會和貴族無法宣稱擁有土地所有權。荷蘭有句俗諺:「上帝創造世界,但荷蘭人創造荷蘭」。居民合組水利委員會,負責讓海埔新生地、水壩、堤防及水磨坊順利運作,防止水患。這些委員會至今對文化仍具有龐大的影響力,尤其影響了荷蘭特色中個人主義與社群主義的奇特結合。 第三章・轉變 從歐洲偏遠角落的一座小港口,搖身一變成為全球頂尖城市和自由主義的誕生地,阿姆斯特丹的崛起過程是一場權力鬥爭的元素。這場鬥爭的範圍遍及全歐洲,時間橫跨了十六世紀大半。然而,我們可將這座城市崛起的起點歸於單一事件,也能視其為三個人物相互影響的結果。 第二部 第四章・公司 低地國在十六世紀發展出的特色形成了一個社會,它的基礎不在於封建體制,而是買賣資產、並為促進共同利益而團結的個人。這些特色催生出了全世界第一家跨國企業——聯合東印度公司。它很快就舉世皆知,由互相連結的縮寫字母所構成的商標VOC亦出現在世界各地港口裡的船隻上。 第五章・自由主義之都 笛卡兒走過這座城市時,跟任何觀光客一樣驚奇不已。他甚至認為這裡育孕的各種開放性正是他要求的個人自由。「在世界各地,有哪裡能像這裡,輕鬆就找到所有生活上的便利,以及你希望見到的各種新奇事物?你在哪個國家能有如此徹底的自由,能安心入睡,有保護你的軍隊,或是更少的毒害、叛國或誹謗行為?」 第六章 ・「生活在共和國中的罕見幸福」 史賓諾莎從事這些研究,正是因為他生於阿姆斯特丹,因為他生在一個移民的塞法迪猶太人社區,而這個社群試圖在一個自由主義的力量能自行生根茁壯的地方站穩腳步。他分析那個時代的各種事件和歷史,還有這座城市的過往,再將那樣的經驗淬鍊成一種哲學。 第三部 第七章・影響力的種子 隨著阿姆斯特丹市逐漸成長,短暫地成為世界中心,這座城市也發展出不少制度,以及看待事物與行事的方式,而這些都屬於泛稱為自由主義的元素:一種著重平等與個人自由信念的意識形態,而這個意識形態正是西方社會的建立基礎。 第八章・兩種自由主義 一個聲稱代表「真」荷蘭人發言反移民,本身卻擁有混血及移民背景的人,這既說明了族群融合的成功,也顯示了它的某些缺點。這用以衡量一國處理移民的成績,或許也是諷刺性的基準:當一個有移民背景的混血兒自詡為文化純淨性的捍衛者,那麼你就知道,這個文化對待移民的方式至少在某些方面是成功的。 第九章・「我們在此通知,強大的德軍即將展開行動」 當納粹德國開始鯨吞歐洲之際,荷蘭卻仍一派輕鬆。荷蘭人相信歷史會重演,一如自己在二十六年前宣布中立。然而,希特勒在國會的一場演說中曾誓言尊重荷蘭的立場,但隔天便下令入侵荷蘭,並說了一句有幾分正確性的話:「待我們攻克後,無人會提出質疑。」 第十章・魔力中心 阿姆斯特丹二十世紀晚期的自由主義也不是從自身的一九六○年代反文化運動中直接冒出來的。它來自這座城市的整個獨特歷史:它對抗水的戰役、發展自封建歐洲背景下的原型資本主義文化,還有對早從十六世紀就已成主流的非意識型態的包容特色。 後記 謝詞 參考書目 · · · · · · () |
正在看
非常经典的著作
文字却通俗易懂
买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