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王貞平 出版社: 中西书局 副标题: 亞洲視域中的外交信息傳遞 出版年: 2017-6-1 页数: 256 定价: 60.00 装帧: 平装 丛书: 中國中古學術思想書系 ISBN: 9787547512517 作者简介 · · · · · ·王贞平 ,重庆江津人,文史大家王利器先生公子。1969年-1978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知青。1978年--1981年国际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硕士(中国经济史专业,1981)。1981年至1983年任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大学讲师。1983年进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师从杜希德先生攻读东亚系硕士、博士学位。1987-1988期间获得日本基金会博士论文奖学金,并在京都大学文学部攻读日本史一年。博士毕业后,曾任美国新泽西州萝格斯大学讲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员及助理教授,现任教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为副教授。又曾任日本关西大学COE客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访问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访问教授。著有《汉唐中日关系论》、《多极亚洲中的唐代中国》等。 目录 · · · · · ·序言第一章 宾礼的政治基础及其“去政治化”嬗变 第二章 宾礼的主要环节 (一)唐代宾礼探源 (二)“迎劳”:首都郊外的欢迎仪式 (三)“赐舍”:外国使团在京城的住宿安排 · · · · · ·() 序言 第一章 宾礼的政治基础及其“去政治化”嬗变 第二章 宾礼的主要环节 (一)唐代宾礼探源 (二)“迎劳”:首都郊外的欢迎仪式 (三)“赐舍”:外国使团在京城的住宿安排 (四)食料:唐廷对外国使团的膳食供应 (五)“蕃主奉见”:朝见皇帝之礼 (六)元日(及冬至)朝贺仪式 (七)皇帝宴蕃国主、蕃国使 第三章 唐廷外交礼仪的特质 (一)严格与灵活兼而有之的宾礼 (二)“抗礼”与“争长” (三)753年日本使“争长”事件考辨 (四)作为亚洲外交“公共产品”的唐代宾礼 第四章 宾礼中的口头信息传递 (一)口头信息传递的历史渊源 (二)隋末、唐初重大对外交涉中的口头信息沟通 (三)唐王朝外交活动中“译语”的职能 (四)日本、朝鲜三国与中国交往中的“译语” (五)隋唐地方、朝廷官员与外国访客间的口头信息沟通 (六)唐使在外国的口头信息传递活动 (七)日本、朝鲜半岛诸国及渤海之间的口头信息沟通与情报搜集 (八)外交沟通中的“不以实对” 第五章 宾礼“去政治化”与亚洲国际政治新格局 (一)亚洲各国“权利中心论”的形成 (二)对“同心圆文化发散论”的再思考 (三)多元时空中的亚洲国际格局 (四)外交中软、硬实力的运用与宾礼 (五)唐“实用多元主义” 对外策略的形成 第六章 从宾礼“去政治化”看“朝贡体制论” (一)“册封/朝贡体制论”概要 (二)“册封”、“朝贡”的古典含义及演变 (三)“朝贡体制”中接待礼仪与交往内容的分离 结语 附录 附录一:《大唐开元礼·蕃主来朝遣使迎劳》 附录二:《大唐开元礼·蕃主奉见》 附录三:《大唐开元礼·皇帝宴蕃国主》 附录四:《旄人奏散判》(一) 附录五:《旄人奏散判》(二) 附录六:《率木修防判》 附录七:《續日本後紀》所载纪三津“自失使旨”事件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 |
比较有兴趣
这本书让我生气了,知道了。
不错,挺好的
好看,经典,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