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与跨界》电子书下载

古今与跨界txt,chm,pdf,epub,mobi下载
作者: 陈建华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中国文学文化研究
出版年: 2013-8-1
页数: 393
定价: CNY 48.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309097504

内容简介 · · · · · ·

《古今与跨界——中国文学文化研究》收入十八篇论文,涉及文学史、诠释学、观念史、翻译史、印刷传播、视觉文化、电影等领域,反映了作者近十年来不拘古今、跨学科文学文化的研究兴趣与轨迹。这些文章表明了作者治学的基本理念:秉持人文精神与文化整体的观念,在具体历史脉络与中西文化比较视域中进行个案研究,运用考证手段与结构主义符号学对于文学文本的感知象征系统做精研细读,并跨越学科局限,运用各种人文理论切入国际汉学而提出新见,力图突破既有的研究范式。

朱熹的《诗集传》在诠释学史上具有“范式转型”的意义,含有怀疑经典与探索真义的勇气,而对“人欲”的发现则闪现着对人性的新认识。陈寅恪将考证传统与近代科学方法相融汇,不仅使诗史互证成为一种精致的诠释艺术,且超越“现代性”魔咒而藉学术之筏展开其充满悲悯的生命之旅。

对元明时期文学与思想的探讨萌发着文化史方向,而提出晚明文学“现...




作者简介 · · · · · ·

陈建华,生于上海。复旦大学、哈佛大学文学博士。曾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台湾中研院文哲所访问学者。香港科技大学荣休教授。现任复旦大学古籍所兼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著作有《十四至十七世纪中国江浙地区社会意识与文学》(1992)、《徘徊在现代和后现代之间》(李欧梵口述、陈建华访录,1995)、《“革命”的现代性———中国革命话语考论》(2000)、《帝制末与世纪末——中国文学文化考论》(2006)、《革命与形式——茅盾早期小说的现代性展开,1927—1930》

(2007)、《从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国时期文学、电影与文化的转型》(2009)、《红颜祸水——倾国倾城的美丽谎言》(与李思涯合著)(2010)、《雕笼与火鸟(三十年集)》(2011),以及中英文论文百余篇,另有诗文创作《去年夏天在纽约》(2001)、《陈建华诗选》(2006)...



目录 · · · · · ·

目录

自序

明代文学
明初政治与吴中诗歌的感伤情调
· · · · · ·()
目录

自序

明代文学
明初政治与吴中诗歌的感伤情调
晚明文学的先驱——李梦阳
试论晚明文学“现代性”——杜丽娘“游园惊梦”新解

“革命”话语与翻译理论
世界革命语境中的中国“革命”
孙中山何时自称“革命党”?——早期思想地图与“革命”指涉的勘探
辛亥,死活都要“革命”

文学都市与报刊文化
元末东南沿海城市文化特征初探
岂止“消闲”——周瘦鹃与一九二〇年代上海文学公共空间
“一生低首紫罗兰”——周瘦鹃的“自我再现”与都市镜像
章秋柳:都市与革命的双重变奏

新闻传播与文化政治
拿破仑“三戴绿头巾”——民国初期都市传播文化的女权与民主倾向
陈冷:民国时期新闻职业与自由独立之精神

文学与视像现代性
欲的凝视——《金瓶梅词话》的叙述方法、视觉与性别
凝视与窥视——李渔《夏宜楼》与明清视觉文化
电影与脑:主体意识的现代建构——以周瘦鹃《红颜知己》为中心

语言、诗学与诠释学
朱熹“淫诗”说——诗学诠释的“哥白尼革命”
从“以诗证史”到“以史证诗”——读陈寅恪《柳如是别传》札记
九十年代中国“语言转向”和全球化

附录
追求真理,毋变初衷——章培恒先生《不京不海集》读后
文学与文化研究——访谈李欧梵先生
· · · · · · ()

下载地址

发布者:雨落时念你

文件说明:zip / 解压密码:wezp.com

迅雷下载:您需要先后,才能查看

网盘下载:您需要先后,才能查看

关于内容: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果发现有违规内容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作者: 雨落时念你

雨落时念你

该用户很懒,还没有介绍自己。

18 条评论

发表评论

  1. 蹲墙角丿抽泣蹲墙角丿抽泣说道:
    1#

    觉得不错

  2. BerYl榆BerYl榆说道:
    2#

    非常棒

  3. chun我会一直在chun我会一直在说道:
    3#

    追了很久,新书当然要力挺。

  4. 这就是铁甲这就是铁甲说道:
    4#

    很好,家人喜欢,很好!

  5.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