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約翰.哈特利 出版社: 漫遊者文化 副标题: 改寫媒體、教育、企業的運作規則,你不可不知的數位文化素養 原作名: John Hartley 译者:鄭百雅 出版年: 2012-2-29 定价: 116 装帧: 平装 ISBN: 9789866272899 内容简介 · · · · · ·在熱絡的網路上傳貼文、分享與回應交流中,數位原住民已主導了未來的知識與產業創新。 你必須擁抱數位素養,才能成為贏家! 數位時代關鍵的文化素養,已成為改寫教育內容、創造知識經濟的能量,也將是下一輪民主世代,必備也必須競逐的政治話語權及場域! 無論是熱衷上網的網民、關心數位教育的師長、追求產業創新的企業家與官員,都必須聽取文化研究學者哈特利的建言。 審定、導讀:簡妙如(中正大學電傳所副教授) 陳光興(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陳順孝(輔仁大學新聞系副教授)、詹宏志(PChome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偉雄(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鄭國威(台灣數位文化協會理事) 推薦 微網誌、討論區和社群網站,正熱熱鬧鬧地上演著全民書寫盛事。在複雜的網路世界裡,我們如何引領系統走向創新的未來?如何看待數位時代的新媒體型態,如何正視數位世界的新奇、互動、創意特質? 因《... 作者简介 · · · · · ·約翰.哈特利(John Hartley) 著名的傳播與文化研究學者,同時也是教師、作者、編輯,在媒體、新聞學、流行文化、創業產業等主題的研究成果斐然。 一九七八年,他和約翰.費斯克(John Fisk)合著的《解讀電視》(Reading Television),首創以文化角度正視商業電視節目對我們的影響,奠定他的學術聲譽與思想先鋒地位。 他出版過廿本專書與兩百多篇論文,廣受引用。他的著作包括《文化研究簡史》(A Short History of Cultural Studies)、《傳播及文化研究主要概念》(多人合著)、《創意產業讀本》(Creative Industries)、Television Truths(Blackwell 2007)、Uses of Television (Routledge 1999)等。他同時也是《文化研究國際期刊》的... 目录 · · · · · ·1.再探文化素養──真實有不同的體會方式神祕博士? 區分與歧視 數位素養的用途? 多媒體識讀──印刷品、媒體、批判性、數位化 改變教育的目標:創新 · · · · · ·() 1.再探文化素養──真實有不同的體會方式 神祕博士? 區分與歧視 數位素養的用途? 多媒體識讀──印刷品、媒體、批判性、數位化 改變教育的目標:創新 教育老師 創意勞動 創意教育家? 學習作為一種發散性系統 持續學習的創業家 2.從意識工業到創意產業──消費者自創內容、社會網絡市場與知識成長 媒體工業研究:大翻盤? 產業(工業):真實還是象徵? 自工業邁向(社會網絡式)市場 「創意產業」的概念 創意產業:破壞試驗? 從供給到需求 社會網絡市場 創造性破壞 知識成長:媒體工業研究的未來? 3.電視如詩人──從「吟詠功能」到「競唱功能」 偉大詩人的誕生… 談談這一路走來! 電視如詩人:「從男爵的廳堂到農夫的陋舍」 記述與政體──「人民之聲」 「才智奧運」’ 「雨後春筍」──蓬勃發展的全球詩樂競賽 數位素養──從自製媒體到自製網絡 4.YouTube的用途──數位識讀與知識成長 YIRN:領先YouTube的計劃 從印刷到數位識讀 電視「吟詠功能」的再進化 YouTube是一種符號環境 古人捎來的消息 「說故事的人將統治社會」──敘事科學 敘事推理 5.數位說故事──自製媒體的專業性與規模問題 數位自述故事 規模:小還是大? 宣傳:威爾斯出品? 專家學者:是強勢的惡霸還是連結的滑輪? 專業性:「天哪!它看起來就像會跟我說話!」 科學、新聞學、及想像範疇的數位自述故事? 6.全民書寫運動──新聞作為一種人權 文化研究與新聞學 新聞學的文化取徑 對所謂「人人」的質疑 新聞屬於特定族群 新聞是一種過渡形式 新聞學與文化 人人都是記者 全民書寫運動 全球化與編修的社會 7.時尚是一種消費者自創事業──新興風險文化、社會網絡市場與《Vogue》中國版發行 奢侈-或是財富? 學習機制:時尚媒體 時尚與現代性在中國 《Vogue》進軍中國:風險文化的呈現 中國擠身時尚界:全球《Vogue》同儕網絡 創業的消費者──風險中求生存 8.「明日將是開放的未來」──迎向「中國世紀」與文化科學 富足政治 西方智慧結晶 文化研究與社會變遷 創造性破壞 再現過量;對於過量的表述 從自製到共製 全民創意是一種推動性「社會技能」 享樂部門 走向無限可能的未來 (再次)走向文化科學 · · · · · · () |
对于入门看者,这算是相当不错了
又买了一次
中了毒,根本停不下来
打通了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