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舒泰峰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副标题: 中国拒绝捧杀 出版年: 2011-8-1 页数: 292 定价: 39.9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802498396 内容简介 · · · · · ·《瞭望东方周刊》主笔,时政部主任舒泰峰蛰伏6年得心血之作。将掀起时政图书的新一轮热潮。 著名政治学者郑永年、著名经济学家姚洋、著名国际问题学者王逸舟、著名人文学者许纪霖、著名媒体人杨继绳、著名媒体人林楚方、华人风投教父李宗南联袂鼎力推荐。 本书是第一本以“捧杀”为关键词的时政图书,以宽宏的思路、扎实的第一手资料、超过50名世界顶级学者、政要的访谈积累、强有力的论证,犀利的语言共同打造的一本“中国人自我认知史诗巨著”。 本书痛击“吹捧中国模式”:如果中国本身不能自持,那么这些真真假假的吹捧就将使我们失去清醒的头脑,偏移本来设定好的航向。 本书响亮地提出:中国拒绝“捧杀”。 中国唯有拒绝“捧杀”,潜心内修,摆脱种种脆弱,方可成就真正的大国。这也理应是大势所趋。 作者简介 · · · · · ·舒泰峰: 出生于东南,少时耽于无边丝雨绿水青山;问学于西北,及长叹乎大漠孤烟黄沙漫漫;栖身于传媒,惊奇沉迷于时代变幻世事波澜。 浙江衢州人士,兰州大学历史系毕业,原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主笔、时政部主任。现为《财经》杂志记者。 从业之初,适逢“北京共识”横空出世,继而“中国模式”不胫而走,风靡海内外,讨论之热度逐年攀升。这无可避免地将成为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大事件——中国的崛起如何影响世界?世界又如何看待中国?这种“看待”又如何反作用于中国的崛起?它是一种助力还是一种捧杀? 作为一名记者,我有幸以一种贴近的方式参与到这个大事件当中,记录之,观察之,分析之。人生乐事,莫过于此! 目录 · · · · · ·这本书介绍和分析了当今举世关注的重要话题:中国模式。资料翔实,条理清晰,客观冷静,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关心中国发展前景、关心中国和世界关系的人们,会从这本书中得到很多新的启示。(著名媒体人、新华社高级记者杨继绳)承认“中国模式”,不是要到处张扬,而是要研究其所包含着的严重的乃至致命的缺陷,从而加以改进。在以进一步改革化解制度的开放性难题之前,我们对“中国模式还是多一些“冷静”,少一些“膨胀”为好!(著名政治学者、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 “比棒杀更可怕的是捧杀。不曾倒在压力之下的中国,小心从“世界老二”的云端中陨落深渊!”(著名人文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纪霖) “多次的采访对话,使我对作为记者的舒泰峰有非常不错的印象——一个理性平和、有深度和独到见解的出色媒体人。我也相信,读者能从这本书中见到这种品格。”(著名国际问题学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 “中国经济上的成功引起了国内外对‘北京共识’的热议和追捧,本书是对这样的追捧的当头棒喝,是给国人敲响的警钟。”(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 中国究竟该怎么认识自己,将影响甚至决定今后中国的路径选择,而只有对自己的国家有更清醒的认知,才能做出最符合中国利益的的决策,而不是头脑发昏地出招。作为新华社资深时政记者,舒泰峰的这本书,有利于我们做好这份认清自己的工作!(著名媒体人、《看天下》杂志执行主编林楚方) 这本书介绍和分析了当今举世关注的重要话题:中国模式。资料翔实,条理清晰,客观冷静,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关心中国发展前景、关心中国和世界关系的人们,会从这本书中得到很多新的启示。(著名媒体人、新华社高级记者杨继绳) 承认“中国模式”,不是要到处张扬,而是要研究其所包含着的严重的乃至致命的缺陷,从而加以改进。在以进一步改革化解制度的开放性难题之前,我们对“中国模式还是多一些“冷静”,少一些“膨胀”为好!(著名政治学者、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 “比棒杀更可怕的是捧杀。不曾倒在压力之下的中国,小心从“世界老二”的云端中陨落深渊!”(著名人文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纪霖) “多次的采访对话,使我对作为记者的舒泰峰有非常不错的印象——一个理性平和、有深度和独到见解的出色媒体人。我也相信,读者能从这本书中见到这种品格。”(著名国际问题学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 “中国经济上的成功引起了国内外对‘北京共识’的热议和追捧,本书是对这样的追捧的当头棒喝,是给国人敲响的警钟。”(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 中国究竟该怎么认识自己,将影响甚至决定今后中国的路径选择,而只有对自己的国家有更清醒的认知,才能做出最符合中国利益的的决策,而不是头脑发昏地出招。作为新华社资深时政记者,舒泰峰的这本书,有利于我们做好这份认清自己的工作!(著名媒体人、《看天下》杂志执行主编林楚方) · · · · · · () |
有点郁闷
一本书写出自己想看的内容
上周培训老师推荐的
看完,超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