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邓峰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中国公司治理中的权力和责任 出版年: 2015-3-1 页数: 236 定价: 33 装帧: 平装 ISBN: 9787301254677 内容简介 · · · · · ·中国公司治理的固有特点在于代议制度的缺乏,而更多关注于股东层面的权利冲突。公司法律制度拘泥于"群商贮本钱做生意"的观念,而不同于发源地的以广义的委托-代理关系为中心形成的法律制度。《代议制的公司:中国公司治理中的权力和责任》关注于董事会为中心的治理制度,详细考察了从董事会在中国的异化,到现行的权力责任配置,再到董事义务和责任,以及公司理论上的中国版本,并基于比较法和实证法的视角,对相应的法律制度进行了检讨。 作者简介 · · · · · ·邓峰,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后。中国经济法、公司法、证券法等领域非常著名的年青学者。 目录 · · · · · ·1 为什么需要董事会1.1 董事会的法律原则 1.2 效率理论的解释 1.3 历史和政治理论的考察 1.4 日本和中国近代化中的董事会 1.5 现有制度的检讨 · · · · · ·() 1 为什么需要董事会 1.1 董事会的法律原则 1.2 效率理论的解释 1.3 历史和政治理论的考察 1.4 日本和中国近代化中的董事会 1.5 现有制度的检讨 2 董事会的中国模式 2.1 董事会的角色光谱 2.2 中国的股东本位 2.3 中国董事会权力的考察 2.4 假定冲突和制度反应 2.5 中国模式的制度和思想渊源 3 中国模式的公司治理 3.1 公司法中的进化理论 3.2 公司法中的路径依赖理论 3.3 中国的公司治理模式 3.4 中国公司法的路径依赖 3.5 进化的可能、局限和路径 4 忠实义务 4.1 中国的规则和改进方案 4.2 已有实践和法律责任 4.3 公司利益的缺失 4.4 理论追踪的解释 5 注意义务模式的领导责任 5.1 政治责任还是法律责任 5.2 领导责任的界定 5.3 督导系统的责任 5.4 激励和组织公共性 6 业务判断规则 6.1 内涵和适用 6.2 由来和进化 6.3 标准和批评 6.4 价值和技术 6.5 辩护、理性和借鉴 7 中国公司理论的检讨 7.1 财产还是人格 7.2 Stockholder vs. Stakeholder 7.3 公共性维度下的公司 7.4 公共性理论 并非结论 后记 · · · · · · () |
作者的思维的天马行空
初中生最应该看的
推荐给了朋友
结合当下分析得也通俗明了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