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荷) 安克斯密特 (F. R. Ankersmit)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 译者:周建漳 出版年: 2011-9 页数: 350 定价: 42.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历史的观念译丛 ISBN: 9787301194133 内容简介 · · · · · ·“表现”原本是美学和文学理论中的范畴,安克斯密特将之引入关于历史叙述的讨论,在这一意义上,历史叙述就像肖像画,它不是有关对象的摄影反映,因而不能充当证件照,但却是人物风神的丰富表现。作者在本书中从“史学理论”、“历史意识”、“史学理论家”三个层次,系统讨论了他的历史表现理论,反映了历史哲学领域的前沿进展。 本书充分认识到,历史写作在满足理性的、科学的探究要求的同时,审美也是其内在固有的要素。为了恰当理解历史写作的性质,应该区分表现与描述,并且以表现概念为核心,重新来定义诸如意义、真理和指称等传统的语义学工具。 本书的目的,是要在历史研究的文学进路之铺张与实证研究之节制中间界定并探寻某种中道。这一思路导向了历史研究的一种理性主义美学,在重申历史写作的审美维度的同时,也再次肯定了历史学科之合理性。 作者简介 · · · · · ·安克斯密特(Franklin Rudolf Ankersmit),荷兰人,1945年生,现任格罗宁根大学思想史与史学理论教授,当代最著名的历史哲学家之一。主要研究领域是美学、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著述多种并被翻译为十几种语言。 主要著作有: 《叙述的逻辑》(1983) 《历史与转义》(1994) 《美学的政治学》(1997) 《历史表现》(2001) 《政治表现》(2001) 《崇高历史经验》(2005) 目录 · · · · · ·译者序言中译本前言 导言 第一部分 历史理论 一 语言转向:文学理论与史学理论 · · · · · ·() 译者序言 中译本前言 导言 第一部分 历史理论 一 语言转向:文学理论与史学理论 二 褒扬主体性 第二部份 历史意识 三 吉本与奥威德:历史的形变 四 叙述性历史主义的辩证法 五 对过去的后现代“私化” 六 大屠杀记忆:悲悼与忧郁 第三部分 理论家 七 为什么是现实主义?奥尔巴赫论实在的表现 八 丹图论表现、同一性及难以分辨之物 九 海登·怀特对历史学家的魅力 十 吕森论历史与政治 跋 索引 · · · · · · () "历史表现"试读 · · · · · ·本书作者安克斯密特(Franklin Rudolf Ankersmit)1945年出生于荷兰德文特市(Deventer)一个家境富足的中产阶级家庭,而这种富足状况在其家族中已经延续了两个半世纪之久。本科在莱顿大学学习过三年物理学与数学,后来发现自己“并不具备适合于那类学科的心智”,在服完两年兵役之后,转而到格罗宁根大学(Groningen University)历史系学习,并于1973和1977年分别获得史学与哲学的学士... |
什么也不说了
书很好,很值得
作者的思维的天马行空
同时细微处又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