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发展史略txt,chm,pdf,epub,mobi下载 作者: 南怀瑾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7-6 页数: 165 定价: 14.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南怀瑾著述单行本 ISBN: 9787309017052
内容简介 · · · · · ·本书内容:道教为根据中国固有文化所创设之宗教,其立教的过程,追溯历史约可划分为十个演变时期。 (一)中国上古代文化一统于“道”。乃原始观察自然的基本科学,与信仰天人一贯的宗教哲学混合时期。约当公元前四、五千年,中国上古史所称的三皇五帝,以至黄帝轩辕氏的阶段,为道教学术思想之远古渊源所本。 (二)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开始发达,从此建立民族文化具体的规模;而以政治教化互为体用,是君道师道合一不分的时期。约当公元前二千二、三百年开始,即唐尧、虞舜、夏禹三代,为道教学术思想的胚胎阶段。
作者简介 · · · · · ·南怀瑾先生1917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及至少年时期,已遍读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同时苦心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天文历法诸学,并深得其精要。 青年时代,正值抗战军兴。南怀瑾先生毅然辞亲远游,曾任教于中央军校,又入华西坝金陵大学,研究社会福利学,以其服务社会大众。其时,每逢假日闲暇,胤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寻访高僧奇士。复于青城山灵严寺,有缘结识名重一时的川北禅宗大师袁焕仙先生,遂拜门墙,竟毅然辞去中央军校教官之职,追随袁先生左右,潜心研修佛学。1943年入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修持,闭关三年间,遍阅《大藏经》万万卷,印证个人修持所得,遂至终身受益无穷。1945年,远走康藏,参访密宗各派,得到贡嘎活佛等多位著名活佛、高僧的真传,佛法修持更为精湛,得到白教、黄教、红教、花教等各教派的印证,被承认为密宗上师。 194...
南怀瑾先生1917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及至少年时期,已遍读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同时苦心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天文历法诸学,并深得其精要。 青年时代,正值抗战军兴。南怀瑾先生毅然辞亲远游,曾任教于中央军校,又入华西坝金陵大学,研究社会福利学,以其服务社会大众。其时,每逢假日闲暇,胤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寻访高僧奇士。复于青城山灵严寺,有缘结识名重一时的川北禅宗大师袁焕仙先生,遂拜门墙,竟毅然辞去中央军校教官之职,追随袁先生左右,潜心研修佛学。1943年入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修持,闭关三年间,遍阅《大藏经》万万卷,印证个人修持所得,遂至终身受益无穷。1945年,远走康藏,参访密宗各派,得到贡嘎活佛等多位著名活佛、高僧的真传,佛法修持更为精湛,得到白教、黄教、红教、花教等各教派的印证,被承认为密宗上师。 1945年,南怀瑾先生离藏走滇,任教于云南大学,后又讲学于四川大学。1947年内战开始不久,南怀瑾先生返回浙江乐清故里,旋即归隐于杭州天竺,披阅了文渊阁《四库全书》与《古今图书集成》,继而于江西庐山天池寺旁结茅蓬清修。1949年春,南怀瑾先生辞别家乡,只身赴台。 到台湾后,南怀瑾先生先后执教于台湾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并应邀至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执教三十年,桃李满天下,不少台湾党政、军政要人及工商巨子都曾拜在南怀瑾先生门下。 南怀瑾先生学问博大精深,融贯古今,教化涵盖儒、释、道,更及于医卜天文、诗词歌赋。在台湾,人们尊称他为“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然而,南怀瑾先生拒绝一切溢美之词,自谦为“凡人”。长期以来,流传最广的却是这个最普通的称谓------南老师。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都这样称呼他。 1985年夏,南怀瑾先生离台赴美。在美国期间,成立了“东西学院”,旨在推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旅美三年,南怀瑾先生未偿一日不思念中华故土,身处异乡心系家国。其实又何止是旅美期间,南怀瑾先生旅台三十六年,因“书剑飘零,不见慈颜”,常常是“几回好梦至家乡”。其怀乡之情,并非发于个人小私,实出于爱国忧民之大公。不论在台湾还是旅居海外,南怀瑾先生每每念及国家振兴图强事业,特别是对祖国统一大业,系於心怀,百般关注。 作者的著作中,尤以论语别裁、老子他说、孟子旁通、易经杂说等解释诸子散文的文章。这几篇文章以演讲的形势出现,将论语、老子、孟子、易经等书进行了透彻、理性的分析。尤其是在论语方面,打破了程朱理学的怪圈,提出了作者新的观点与思考,南怀瑾先生的这几本书,的确是为我国国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著述: · 《易经杂说》 · 《易经系传别讲》 · 《老子他说》 · 《历史的经验》 · 《论语别裁》 · 《孟子旁通》 · 《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 ·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 · 《山川人物与永嘉禅师》 · 《谈忏悔》 · 《谈缘》 · 《禅观正脉研究》 · 《禅话》 ·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 《佛教的布施学》 · 《佛教的孝道思想》 · 《观音法门(略讲)》 · 《金刚经说什么》 · 《金刚上师》 · 《实修《大安般守意经》》 · 《般若正观略讲》 ·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 《参禅切忌从他觅》 · 《楞严大义今释》 · 《参禅日记》 · 《达摩四观》 · 《观想白骨与般若的关系》 · 《六妙门与三际托空》 · 《药剂师的济世观》 · 《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 《《戒律学原理》摭言》 · 《圆觉经略说》 · 《宗镜录略讲》 · 《如何修证佛法》
目录 · · · · · ·1. 引言 2. 第一章 道教学术思想的文化渊源 3. 第一节 道教立教的过程 4. 第二章 道教的建立 5. 第一节 汉末三国时期的道教 6. 第三章 道教的成长 · · · · · ·() 1. 引言 2. 第一章 道教学术思想的文化渊源 3. 第一节 道教立教的过程 4. 第二章 道教的建立 5. 第一节 汉末三国时期的道教 6. 第三章 道教的成长 7. 第一节 北魏时代道教的定型与道佛之争 8. 第四章 道教的扩张 9. 第一节 唐初开国与道教 10. 第五章 道教的演变 11. 第一节 宋初儒道归元的华山隐士陈希夷 12. 第六章 宋元时期新兴的道教 13. 第一节 北宋道教全真道的建立 14.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道教 15. 第一节 明太祖与周颠 16. 第八章 二十世纪的道教 17. 第一节 十九世纪末道教的衰落 18. 附录:海内外道教士之统计 19. 台湾省道教会章程 20. 推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之一的《道藏》缘启 · · · · · · ()
|
以前买过
开阔了自己的思维
初中生最应该看的
大大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