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儒學別裁txt,chm,pdf,epub,mobi下载 作者:林聰舜 出版社: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副标题: 帝國意識形態的形成與發展 出版年: 2013-7-31 页数: 312 定价: NT320 装帧: 平装 丛书: 中國思想史研究叢書 ISBN: 9789860374544 内容简介 · · · · · ·儒學如何進入體制,成為主導帝國統治秩序的核心思想? 儒者在與現實權力周旋的過程中,又如何苦心孤詣保留些許理想? 本書透過對漢代儒學的解析,並以西方理論為佐證, 對以上提問作出詳細而深入的分析與回應,立論別出心裁,另起蹊徑, 是中國思想史領域與兩漢思想史研究值得一讀的論著。 「漢代儒學」無疑是中國思想史的重大課題,《漢代儒學別裁:帝國意識形態的形成與發展》一書旨在透過漢代儒學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人物、著作、事件,包括叔孫通、陸賈、賈誼、董仲舒、《韓詩外傳》、《白虎通》、郡國廟的興毀等,探討漢代帝國意識形態之形成與發展狀況。本書作者清華大學中文系林聰舜教授浸淫漢代思想研究二十餘年,除運用相關的傳統資料作為論述的資源以外,並以西方理論作為佐證,立論自成一家,是兩漢思想史研究領域值得一讀的論著。 對體制的合理性不斷作出論述,是各個時代主流思想家共同面對的課題。漢... 作者简介 · · · · · ·林聰舜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所)博士,現任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所)教授。曾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所)主任、清華學報主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系「傅爾布萊特基金會」訪問學者、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目前研究領域為漢代學術思想、《史記》。已出版專著有:《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變遷與發展》、《史記的世界:人性與理念的競逐》、《向郭莊學之研究》、《史記的人物世界》、《西漢前期思想與法家的關係》、《臺灣新統治霸權的形成》(評論集),以及學術論文數十篇。 目录 · · · · · ·自序第一章、漢代儒學的一個側面──思想、統治與權力運作 一、漢代儒學的時代課題:論述為帝國需要的統治思想 二、漢代儒學研究回顧與本書對漢代儒學採取的立場 三、如何看待莊嚴的儒學論述背後蘊藏的權力關係 四、本書的幾個論述重點 · · · · · ·() 自序 第一章、漢代儒學的一個側面──思想、統治與權力運作 一、漢代儒學的時代課題:論述為帝國需要的統治思想 二、漢代儒學研究回顧與本書對漢代儒學採取的立場 三、如何看待莊嚴的儒學論述背後蘊藏的權力關係 四、本書的幾個論述重點 五、小結 第二章、叔孫通「起朝儀」的意義──劉邦卡理斯瑪支配的轉變 一、前言 二、打天下時期的劉邦:卡理斯瑪式(charismatic)的領袖 三、卡理斯瑪支配的衰落:「起朝儀」的必要性 四、「朝儀」出現的積極意義 五、小結 第三章、陸賈「逆取順守」觀念新探──建立帝國的深層穩定機制 一、前言:漢帝國「逆取順守」統治方向的奠立 二、「以順守之」的深層義涵:統治階層領導權的擴大 三、仁義、經藝、倫理教化與「以順守之」的結合:帝國深層穩定機制的建立 四、「士」角色的重新認知:作為帝國深層穩定機制組成要素的「士」 五、小結 第四章、《韓詩外傳》論「士」──《詩》教、造士與儒士共同體的建立 一、前言 二、秦綱絕維弛後儒士的憤激及面對新帝國的興奮情緒 三、興奮情緒的另一面:新帝國政治情勢下儒士的壓力 四、「士」處境的反省與「造士」:儒士的機會、壓力與群體力量的摶聚 五、經義、修身、士節與「士」的自負:儒士共同認同的強化 六、進入統治體制,積極參與帝國政治:「仕」的優位選擇 七、「士」集團力量的建構:士之重、師之尊與友之助 八、君求於臣,甚於臣求於君的君臣關係定位:「士」對保有政治上獨立人格的奮鬥 九、小結 第五章、「禮」世界的建立──賈誼對禮法秩序的追求 一、前言 二、賈誼建立「禮」世界的現實目的 三、賈誼論「禮」與「法」的關係 四、俗世世界的改造:賈誼的「禮」與文化秩序「的」保留 五、帝國意識形態的雛型:賈誼的「禮」扮演的歷史角色 六、小結 第六章、帝國意識形態的建立──董仲舒的儒學 一、前言:「更化」以建立儒學為主導的新統治秩序 二、建立新的帝國意識形態的必要性 三、帝國意識形態應扮演的功能 四、尊儒與意識形態控制 五、「六藝之科、孔子之術」的新詮釋 六、尊君與大一統 七、普同世界觀的建立:儒家理論與陰陽五行宇宙圖式的結合 八、日常行動的指引:「三綱」等倫理原則 九、調和不同階級的利益 十、小結 第七章、西漢郡國廟之興毀──禮制興革與統治秩序維護之關係之一例 一、前言 二、高、惠帝時期郡國廟之建立:透過制度神聖化出身寒微的統治家族之一環 三、武帝時期對郡國廟制的挑戰:從「繫海內之心」到皇室內部矛盾的出現 四、元帝時期的罷郡國廟之議:經學理想與現實完美結合的典型範例 五、小結 第八章、帝國意識形態的重建──扮演「國憲」基礎的《白虎通》思想 一、前言 二、章帝制定「國憲」的努力與白虎觀會議的召開 三、《白虎通》出現的歷史要求 四、扮演帝國意識形態的《白虎通》思想 五、帝國意識形態的發展:《白虎通》與董仲舒儒學的異同 六、小結 第九章、結語 引用書目 · · · · · · () |
非常经典的著作
受益匪浅!
品质不错值得拜看
极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