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邱澎生/陳熙遠 出版社: 中央研究院 出版年: 2009-4 页数: 408 定价: NT$ 580 装帧: 精裝本 ISBN: 9789860179071 内容简介 · · · · · ·本書9篇論文的作者,由奏摺、題本、州縣檔案、衛選簿等官方史料,以及契約文書、訟師秘本等民間史料,分別討論了明清中國的訟師心態、軍戶充繼、科考假冒名籍、禁民間祠祀,以及犯姦、親屬間的人命案件、買賣妻子,乃至於契約與習慣法問題、船運糾紛等議題;各篇文章試圖這些不同的法律現象放入一個更廣的社會史、政治史、經濟史與文化史視野做更細緻與宏觀的考察。 9篇論文至少涉及以下四項議題:一、澄清那些足以支撐明清司法的核心價值觀;二、說明當時社會經濟與司法體系的互動關係;三、明清中國有關法律的話語(discourse)、修辭(rhetoric)與形象(image)等問題;四、中國法史學作品如何可與西方法律演變做更有效的比較與對話。藉由探究這四大類議題,本書希望對明清法律運作中的權力與文化問題,提供更具體而有用的論證與觀察。 作者简介 · · · · · ·邱澎生 西元1963年生,1995年取得台灣大學歷史學博士,1996年入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服務迄今。主要研究明清中國經濟與法律領域的長期演變,諸如商人、士人與官員對財富分配、契約執行乃至於涉及「公利/私利」等經濟事務的價值心態,以及官員、幕友與訟師如何建構法學知識。探究這些「價值心態」與「知識結構」如何與當時中國的經濟與法律制度交互影響並且彼此界定?是其主要的研究關懷。 陳熙遠 台大歷史系學士、歷史所碩士,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文聯合學程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關注的議題,主要聚焦於文化傳統與禮教秩序,如何隨著歷史內外在條件的改變,而面臨斷續、轉化或重整等種種課題。 目录 · · · · · ·序/王汎森導論/岸本美緒 部一 法律規範與社會實踐 訟師秘本《珥筆肯綮》所見的訟師實象/夫馬進 論明代垛集軍戶的軍役更代--兼論明代軍戶制度中戶名不動代役的現象/于志嘉 在民間信仰與國家權力交疊的邊緣:以明代南京一座祠祀的禁毀為例證/陳熙遠 · · · · · ·() 序/王汎森 導論/岸本美緒 部一 法律規範與社會實踐 訟師秘本《珥筆肯綮》所見的訟師實象/夫馬進 論明代垛集軍戶的軍役更代--兼論明代軍戶制度中戶名不動代役的現象/于志嘉 在民間信仰與國家權力交疊的邊緣:以明代南京一座祠祀的禁毀為例證/陳熙遠 冒捐冒考訴訟與清代地方社會/岸本美緒 法律與社會--論清代的犯姦案/賴惠敏 部二 經濟生計與法律規範 地毯上的圖案:試論清代法律文化中的「習慣」與「契約」/鞏濤(Jérôme Bourgon ) 18世紀山東的殺害親人案件:貧窮、絕望與司法審判中的政治操作/步德茂(Thomas Buoye) 國法與幫規:清代前期重慶城的船運糾紛解決機制/邱澎生 清代縣衙的賣妻案件審判:以272件巴縣、南部與寶坻縣案/蘇成捷(Matthew Sommer) · · · · · · () |
超级有内容的一本书,看了之后受益匪浅。
很满意
果然有独到的见解
这本书让我生气了,知道了。